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社情民意

加强富安古镇规划与保护的建议

富安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称虎墩、虎阜。据《两淮盐法志》《太平寰宇记》《东台县志》记载,唐开元十年(722),海陵监设虎墩场。宋称虎阜,范仲淹任西溪盐官,筑范公堤,境内免遭海潮之患。元初更名富安场。明清时富安境内盐业生产进入黄金时代,是著名的“淮南中十场”之一,有“天开八景,地冠十场”之称。

一、基本现状

富安古镇总体空间布局为“四水夹一街”,南有田河,北有海河,东有富盐河,西有串场河,中间是由富商巨贾捐资建造的虎阜“老街”,全长1.5千米,其形蜿蜒如青龙,称为青龙街。其衍生出50多条巷道,民间形象称呼为“百脚巷”,现今仍有38条保存完好。巷内古树名木、牌坊、老井点缀其间,街巷幽深,青砖黛瓦,错落有致,意境悠远。富安现存明代建筑9座、清代民居138座,被确定的省级文保单位9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处、不可移动文物4处,是盐城市乃至苏北少有的明清建筑保存较多的传统古镇董氏住宅的楠木梁柱,王氏住宅的宋风角檐,贲氏住宅的“鲤鱼闹荷”镂空雕,朱家大院、义乐园巷戏台、东当铺、元宝屋、丁头府等或古朴厚重或清幽雅丽的明清建筑,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当年的繁华。

近年来,富安镇先后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富安古镇保护与利用规划》和明代住宅建筑修缮保护方案,修缮了省文保单位董氏住宅等一批古建筑,同时在不破坏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铺设巷道20多条改造厕所25座,安装污水、饮用水管道1800余米,对古镇部分环境节点进行了整治改造,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富安古镇的规划和保护逐渐落后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存在不足

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彰显不足。富安镇作为一座拥有千年传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海盐文化、范公堤文化、串场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展示尚不完善,“富安八景”已鲜为人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失传风险,还需加大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力度。

二是古镇开发利用基础薄弱。富安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较为迟缓,缺少有影响力的网红景点和有特色的民宿小店。富安美食文化在我市虽然有一定的区域特色,但开发水平不高,餐饮店铺不够上档次、有品位,不利于吸引外来游客。

三是区域景观环境有待提升。一些路面铺装和建筑风貌与传统风貌不协调,部分区域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高。公共空间品质还有待提升,存在文化标识缺失、绿化形态杂乱等问题。

四是部分建筑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文物建筑如文保单位卢氏住宅、朱华故居等,屋顶漏雨、墙面倾斜、构件腐朽,毁损严重,成为危房,亟待修缮。

三、工作建议

一是争取上级关心支持。富安镇要积极拓展古镇保护与开发思路,主动向上汇报对接,争取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努力争取上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

二是持续完善保护规划。古镇规划要以盐城市委、市政府“双堤”保护提升为契机,在东台全域旅游大格局中站好自身定位,始终以文化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挖掘整理、传承弘扬融海盐文化、范公堤文化、串场河文化、茧丝绸文化和地方美食文化等为一体的富安特色文化。在文旅开发中坚持小步快跑,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做一项成一项,把富安古建筑打造成东台全域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加强明清建筑保护。富安明清建筑特色鲜明,曾被南京博物院专家誉为“苏北沿海地区的传统民宅博物馆”,一定要珍惜保护。对老镇区不搞大拆大建、拆真建伪,对传统建筑适宜渐进式更新,因地制宜在古镇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整合资源要素,及时依法合理修缮。

四是探索资金投入方式。古镇保护和开发要争取全社会力量投入,利用富安镇国有公房资源较多的优势,由政府财政资金启动,探索与城投公司、社会资本的合作开发模式,积极吸引各方面资金投入进来,做优做强富安古镇品牌。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