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三新两特”五大主导产业,突出9条重点产业链的培育发展,一批重特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精密结构件、不锈钢、风电装备、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等5条产业链进入“强链延链”、壮大规模阶段,5G、光电显示、肉制品加工、粮油果蔬加工等迅速建链、蓬勃发展,2021年9条产业链有规上企业150家,完成工业产值近400亿元;2022年五大主导产业规模已超1200亿元,占制造业比重达78%,9条重点产业链占规上工业40%的销售、50%的税收,其中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增速超60%。
在9大产业链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产业链中的头部企业支撑和重大项目还不多,在全产业链大市场中的话语权还不强。二是各产业链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一些产业链在全市工业经济贡献份额还不大。三是部分产业链的部分链条还不是非常牢靠,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较大。
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构建“9个新格局”,实施十大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重中之重是“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年内9条重点产业链规模超500亿元”和“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形成两个500亿级产业”的目标,在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产业链的延链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如下:
一、培育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链长团队”。抓好各条产业链的延伸拓展,招引重大项目,需要一批懂产业链、热爱产业链的干部队伍,组成一个能干事、善于管理的团队。我市9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可以请市领导担任,同时建立一支副链长、支链长、分链长等组成的“链长”团队,其人员从以下途径择优选择:一是从发改、工信、商务等经济主管部门挑选一批懂产业的;二是从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安全环保、自然资源及建设等审批职能部门挑选一批熟悉手续办理的;三是从园区挑选一批项目招引和服务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四是从全市近年表彰的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中挑选一批实绩突出的;五是从全市年轻干部中挑选一批有激情敢担当的。
除上述人员以外,团队中还可以请各产业链相关行业专家、重点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等组成,共同负责产业链的规划研究、前景分析、项目招引、手续办理、跟踪服务等具体事务。
二、紧盯深挖一批有影响的“重要链主”。以重特大项目的突破带动产业升级、规模扩张,推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深度融合,需要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挖掘“链主”。
一方面,本土“链主”。邀请9条产业链中已落户本地企业家担任产业链“链主”,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中的科森、领胜、富乐华等,如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上海电气、上海玻钢院、泰胜电力等,这些企业本身具有深厚产业背景和行业品牌属性,且倾向于在自身所属产业链进行布局,因此更有能力遴选识别出具有高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发挥好“链主”自身资源,促进以商引商、以企引企。
另一方面,行业“链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与9条产业链所涉及的全国以及全球范围的行业龙头企业家多交朋友,邀请担任“链主”。对照招商路线图、产业链图谱、头部企业清单、产业链上下游清单、重点跟踪项目清单“两图三清单”,有的放矢,精准出击,开展链式招商,围绕头部企业建强产业链,招引一批技术含量高、增加值高、财税贡献高、效能水平先进的优质高端项目,实现企业“入链联姻”,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提升资源合理化利用。
三、细梳快补一组最紧缺的“关键链节”。在各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一些“关键链节”还较为薄弱,需要认真进行梳理,快速补上补强,防止“脱链”。
1、配套产业。部分招商引进企业落户我市以后,还存在着较多的加工环节和技术支撑不在本地,比如精密结构件模具加工、高端设备精密切削等,有些在苏南、有些在上海、还有些更远,一些零部件需要远距离运出加工增加了运输成本,一些设备模具在外开发维修增加了时间成本,一些工艺本地虽有但产能、精度跟不上等等,迫切需要围绕完善产业链进行认真梳理,逐一补上配套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
2、区域互补。当前,土地、环境等各项指标和要素日趋收紧,产业链上关键配套企业如果引进东台需要承载空间,各版块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显得尤为必要。“链条延伸、集群共建”,市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沿海区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重点落户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为此建议对乡镇园区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并结合发展现状,进行配套功能划分,加大低效土地、厂房清理力度,为配套企业落户腾出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乡镇园区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延伸产业链条。
3、科技创新。“延链强链”不仅要有良好的“硬条件”支撑发展,还需要打造“软实力”保持可持续增长,关键之一就是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好“省42条”、“盐城56条”、“东台新20条”等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链大中小企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重视装备制造研发升级,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攻关“卡脖子”技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
4、人才引进。高端人才的引进也是产业链延拓的重中之重,建议持续深化匹配人才引进配套政策,推动引进行业高端人才,提升人员素质,优化人才架构,推动提升在关键装备、关键技术方面的技术探索及研发能力,推动搭建高层次人员交流平台,助推产业链行稳致远发展。同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