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建言献策

杨俊民——扬优补短 创树特色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要求。近年来,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从新图书馆、王昆大剧院等标志性工程到乡村文化大礼堂、幸福小广场等群众身边文化场所,从王昆大剧院周周演到送戏下乡惠民演出,从图书借阅通借通还到数字文化建设,从全民艺术普及到文艺精品创作,应该说,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有效覆盖,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但也要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前不久考察学习的海门、张家港和江宁分别是省级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所参观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大剧院、街道文体服务中心等场所,令人大开眼界,值得认真学习借鉴。现就完善提升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优布局、快提升,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升级。公共文化设施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体现一个地方文明程度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三馆一站阵地较为齐全,近3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在全省县级也是首屈一指,但公共文化设施提升的空间也较大。从市级层面看,市文化馆面积严重不足、仅889平方米,为盐城唯一未获评国家一级馆的县级文化馆,博物馆展硬件近十年未大力提升,非遗养在闺中人不识东台也是盐城少有的无美术馆的县(市);从镇村层面看,有的镇区文化馆分馆功能不齐全,有的村农家书屋投入不足、设施陈旧、图书更新不快。去年全市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场次6.2次,处于盐城中游位置,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市基层文化阵地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相称。为此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统筹规划,组织编制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与城市和镇村建设规划有机衔接,高标准优化布局公共文化新空间、广拓文化融合新生态,着力形成集聚效应,让文化成为彰显东台形象的城市标识。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短板,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提档升级市文化馆,适时推进市博物馆硬件升级、规划建设市美术馆,有计划分批次推进镇村文化场所改造提升,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营造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创特色、广覆盖,丰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是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的基本要务,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健康向上社会风尚,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每年市级组织活动200场以上、镇区组织500场以上,一些特色开放活动获得省和盐城市表彰,应该说,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但也存在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是更加注重特色化、时代化。深入挖掘东台历史人文、生态文化、非遗文化等丰富文化资源,在打造特色鲜明、彰显底蕴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下功夫,融入时尚感、文艺范甚至国际化元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标识度和美誉度。是着力扩大覆盖率、受益面。在加快城乡15分钟文化服务圈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创新举措开展丰富多元的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节、优秀节目巡演等方式,力争每年实现村居社区全覆盖,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率。三是扎实推进数字化、云服务。数字化发展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时代要求,要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智能化技术、网络化传播,深化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建设,积极开展云演出”“云阅读”“云展览等文化云服务活动,让云上文化服务模式成为群众体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

三、强队伍、抓保障,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市文化人才相对紧缺,比如,市文化馆缺少编剧导演、数字文化、设备操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市歌舞团、锡剧团编制有空缺、专业演员较少,村居文化管理员科班出身的较少,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为此建议,一是加大专业人才引培力度。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要从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普及性文化教育、公共文化场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出发,加快引进培养一批音乐、舞蹈、戏艺、美术、摄影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准入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加大业务技术培训提升力度。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对城乡公共文化人才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提高现有人员业务能力。扎实推进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正确引导、培训提高、指导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文化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大公共文化投入保障力度。健全公共文化投入和保障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效运转。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加快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不断夯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台新篇章的文化根基。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