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始终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导向,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为重大产业项目早落地、快见效贡献政务服务力量。
一、主动靠前,持续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加强对103人的帮办代办队伍业务指导,不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帮代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抽调全市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39人的专家团队,为项目提供业务支撑。印发政务服务手册,方便企业联系申请帮办代办业务。推行投资建设窗口“预约延时”服务,实现服务全天候不断档,今年来,已为“东台晶澳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10余个项目提供延时服务。
二、提速增效,实现重大项目“四证齐发”。行政审批局负责牵头重大项目“四证齐发”。“四证”涉及的部门有六个,涉及的科室有十五个,所需的材料有六十三项,行政审批局优化“四证齐发”流程图,对项目审批节点“倒排工期”,制作企业服务联系卡,将服务事项责任落实到窗口科室、具体人员,审批服务变“接力跑”为“并排跑”。东台晶澳项目是我市招引的百亿元省重大产业项目,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局专题召开四次碰头会,三次到晶澳项目现场上门服务,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点评。3月16日,晶澳项目顺利实现“四证齐发”,此举获新华报业网、盐阜大众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三、提升效能,打通政务服务难点堵点。迅速贯彻落实省42条、盐城56条和东台56条实施细则要求,助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通过“主官走流程”活动,各单位围绕政策解读、普法宣传等方面,改“等上门”为“送上门”,护佑企业健康发展。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与企业主面对面交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协调资源要素,促进企业尽量满负荷生产,确保企业各方面稳步可持续发展。
四、三级联动,建优现代政务服务体系。围绕“新大厅、新形象、新服务、新体验”建设目标,聚力打造“标准化示范基地、数字政务高地、政务铁军领地、创新实践阵地”,不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极简化、品质化,探索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和文化服务为一体的政务服务综合体,打造普惠均衡的“15分钟+24小时政务圈”。壮大市镇村三级帮办代办团队和全科社工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贴心服务。
五、加强反馈,积极响应解决助企解难。充分运用12345“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收集项目审批服务堵点、难点、痛点,督促各责任部门第一时间协调处理转接、反映的有关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受理、快速处置服务需求和投诉举报。截至目前,已处理涉企工单363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服务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专业型服务人才不足。2021年行政审批局正式承接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等部分涉企审批事项,经过两年的工作积累,业务能力上有了较大提升,但离行家里手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协同服务机制不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机制还有待提升,责任链条还不能完全闭合,推进项目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尚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三是创新驱动力不强劲。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存在“拿来主义”现象,在结合本地实际方面,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方法路径不多、思路不开阔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一是要提升业务能力水平。通过组织外出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开展业务竞赛等方式,加强帮代办人员培训,提升帮代办人员能力,打造高素质政务服务队伍。二是要健全协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会商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打通信息“壁垒”,合力破解瓶颈,畅通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服务质效。三是要创新激励激发动力。涉审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助推项目落地“加速度”,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共同推动新兴产业加速扩量,推动传统产业技改焕新,推动龙头企业“百舸争流”,推动中小企业“千帆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