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建言献策

徐罗康——招引培育龙头企业 拉伸补强产业链条

近年来,东台市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出台《加快培育发展农业重点产业链的实施方案》,重点培育粮油果蔬和肉制品加工产业链,培强产业龙头,打造区域品牌,拉长增粗产业链条。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8家,规上企业47家占盐城市的23.5%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7家、盐城市级46,初步形成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经济林、规模生猪、现代禽业、特色水产6农业产业链。

1、优质粮油。形成以东台大米为代表的高端优质食味稻米产业,打造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粮食种植面积保持220万亩以上。现有重点企业金满穗农业有限公司系省级龙头企业,所产东台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兴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各类中、高档等级粉10万吨。

2、绿色果蔬。拥有东台西瓜”“沈灶青椒”“许河冬瓜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西瓜年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超100万吨;蔬菜110万亩、产量300万吨左右。现有重点企业翠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脱水蔬菜3000多吨、保鲜蔬菜2万多吨;绿佳园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速冻蔬菜1.2万吨,长期供应扬州三和四美、上海清美、苏州味知香、宿迁满嘴香、江苏美润等知名企业。

3、经济林桑。年产蚕茧30万担、高档生丝2000多吨,FUAN桑蚕丝、星云牌蚕茧获中国驰名商标。建有全国最大的甜叶菊种苗供应基地,年输出种苗10亿株,辐射面积占全国33%现有重点企业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常年批量生产6A级高等级生丝的出口企业,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浩瑞生物有限公司系省级龙头企业,年产甜菊糖苷4万吨,是唯一同时获准进入美国和欧盟两大市场的天然甜菊糖品牌制造商。

4、规模生猪。全市生猪存栏保持在55万头以上、出栏超80万头,建成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近100家,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东台灶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现有重点企业中粮家佳康有限公司年开票销售达30亿元,利税超2.5亿元。

5、现代禽业。全市存栏家禽3600万羽以上,年出栏3300万羽左右,禽蛋产量超30万吨,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优质禽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也是全国家禽生产第一县。现有重点企业温氏佳和有限公司年屠宰活禽4000万羽;晟之光农业有限公司年产蛋粉、蛋液1万吨。

6、特色水产。我市是江苏最大的沙蚕、成鳗养殖基地,本港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建有中华绒螯蟹、斑点叉尾鮰、鳗鱼、设施渔业等8个规模养殖区,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8万吨,水产品加工量达8.3万吨,位居盐城市第一。现有重点企业赐百年生物有限公司,与可口可乐、雀巢、汤臣倍健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是世界上微藻主要生产商和供应商;海天滩涂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斑点叉尾鮰鱼、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加工,产品主要出口美国、俄罗斯、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拥有优良的基础,在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方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对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农业产业链呈现前粗后细格局,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发展空间很大。一方面农产品生产总量规模较大,但主要以满足鲜食为主,大部分农产品还停留在粗加工层面,通过精深加工的高端食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大型链主企业培育、招引不够有力,缺少在全国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相关建议

1、明确产业招商方向。坚持产业招商不动摇,紧紧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持续保持招商引资升温加压。优质粮油产业链重点引进年开票销售10亿元的大米、油脂加工项目,突破方便主食、烘焙食品等面粉深加工产品;绿色产业链重点引进预制蔬菜项目,突破蔬菜汁、调味包、休闲食品等蔬菜深加工项目;经济林桑产业链重点引进高档丝绸成品加工项目,突破甜菊糖下游食品、饮品项目;生猪肉制品产业链重点引进肉预制菜项目,突破休闲熟食、即食等猪肉深加工项目;现代禽业产业链重点引进禽肉预制品加工、蛋制品深加工项目;突破风味鸡爪、鸡翅等休闲食品加工项目;特色水产产业链重点引进水产品预制加工项目,突破水产即食、藻蓝蛋白等下游产品开发。

2、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支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载体平台。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建设,逐步构建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冷链仓储和物流网络。

3、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依托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形成一批链主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资本运作等形式,实现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效整合。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发展预制食品、中央厨房等新产业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转型。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围绕现有龙头企业技改扩能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加工园区提档升级、农业主产区的优势主导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大激励,重点纾解农产品加工项目用地困难,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补短板强弱项,厚植特色优势。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