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数字化城管自2014年建设以来,始终秉持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的理念,立足前沿,创新探索、推进实效,2020年构建了“智能感知、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东台市智慧城管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城管向智慧化升级的平稳发展。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的指导意见,2023年,我市围绕“一网统管”的目标,启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全市智慧城管拥有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环卫、智慧执法等多个智慧管控单元,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切实做到让信息多跑“网路”,群众少跑“马路”,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但对标新时代城市治理效能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是指挥协调功能还需加强。数字城市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多,需要城管委员会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虽然建立了高位协调、高位监督、高位考核的指挥体系,但目前的统筹协调指挥功能发挥不够明显,监督有力、协调有效、指挥高效的工作模式尚未形成。
二是管理服务场景有待拓展。我市在深入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中,建立了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慧环卫、智慧执法等功能平台,但各类智能应用比较分散,未能实现功能集成和数据统筹,功能发挥有限。还应结合我市实际,与水利、气象、城投等部门建立行业互联互通应急子系统,借助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安全风险监测和控制能力,提高城市防汛、融雪防冻、灾害天气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决策指挥能力。
三是共建共享格局尚未形成。根据《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住建部关于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的通知(建办督[2020]46号)》等文件要求,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涉及业务管理、行业监督、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社会诚信等方面,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应与“12345”、公安、交通、民政、住建、市场监管、气象、水利等网络系统平台实现数据同步、业务协同。而目前,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在数据共享上,对内,与路灯控制系统、智慧停车系统、智慧环卫系统未能进行深度融合,对外,由于行业部门间工作方式和专业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城市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还存在数据壁垒,未能达到“一网统管”的要求。在数据配合度、融合度以及参与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如何解决各业务部门信息共享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探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关于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城市治理的部署要求,建议如下:
一、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内容众多,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智慧城管系统的完善、领域的拓展,带来更多部门间的职能交叉和协作配合,需继续完善城管委高位协调机制,进一步厘清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准确、高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跨行业、跨部门、跨边界问题,完善高位协同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和规范有力的保障体系,为智慧城管高效运行提供体质支撑。
二、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开展行业数据大普查,持续推进规划、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库资源互通联合,完善城市管理行业“人、事、地、物、组织”等多类别、全覆盖、常更新的数据体系和执法办案系统基础信息库。通过数据的整合、比对、分析,强化城市管理预判和研究,探索形成机动车违停、市政积水点位、环卫保洁等城市管理问题“热力图”,推动关键数据深度应用、难点问题精准解决,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三、提高智慧城管运行效率。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路进一步打造升级智慧城管,将城市智慧化管理由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向市政公用、园林绿化、污水管网、应急抢险等城市管理多领域拓展,加强各应用子系统的整合对接,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智慧化、信息化水平。强化“机器换人”理念,做强城市智慧化管理,通过可视化应用、非现场执法等手段,促进城市管理问题的远程发现、处置、监管、评判,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效率。
四、构建全民参与管理格局。改变城市智慧化管理运行中政府为主体的模式,发挥城市管理业务数据的服务作用,通过开发公众版“城管通”等方式,为市民提供参与服务、办事服务等内容,引导其主动参与城市管理,促进社会“自管理”和政府管理有效融合,从单一的封闭管理转变为多元开放的互动管理,实现“慧”源于民,“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