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建言献策

聚力焕新传统根基链式攻坚向新而行

东台市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建材、机械、轻工等行业,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以唐洋镇传统产业焕新的发展实践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传统产业焕新工作成效与亮点

1 、产业升级路径清晰,形成三条“焕新”路径技改焕新强基础,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全镇累计建成省级智能车间 3家、星级上云企业 32家,明源纺织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效率提升 30% ,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焕新促转型 推动环保设备、家纺面料等产业向低碳化转型,对企业实施VOCs流程、全环节综治治理, 同步推进环保设备用电实时监控,以数字赋能精准减排。融合焕新拓空间 探索“产业+文旅模式,唐胜村智能化设施农业一期工程正式上线,口美鲜农业项目入选“江苏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示范项目”

2、重大项目支撑有力,产业链条持续延伸。聚焦五大主导产业,近三年新招引新凯晟高速离心机、奥八智能装备、优梯锡光学材料等亿元项 14个,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环保科技产业园集聚企业 65家,年产值突破 50亿元,去年全年到账外资近 1500万美元。

3、创新生态逐步优化,梯次培育成效显著。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5 个,推动元奇数控、旭美特科技等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 8 项,获授权专利 77 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企瞪羚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5 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 家,新凯晟、贝斯特等企业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省新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1、产业结构不均衡,转型动能不足。一是传统产业占比偏高,家纺、家居等传统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 65%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 2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企业创新意愿不强,部分企业对技改投入存在畏难情绪,全镇研发投入强度仅为 2.3% ,低于盐城和东台 2.6%的平均水平。

2、要素制约凸显,发展空间受限 一方面,我镇土地资源紧张,工业用地存量不足,低效用地占比达 18% ,环保产业园三期规划因用地指标短缺暂时搁置。另一方面人才储备薄弱,各企业高端技术人才缺口超 200 人,本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3、产业链韧性不足,协同效应有待提升。关键环节缺失,环保设备产业链中,精密模具、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依赖外部采购,本地找不到替代和配套。集群效应不强,家纺产业集群内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毛利率逐年下降,缺乏统一品牌标准和协同创新机制。

三、对策建议

 1)、实施“三大攻坚行动”,激活转型引擎 智改数转攻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激励企业建成智能工厂,推动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绿色低碳攻坚,开展“清洁生产标杆企业”创建,继续推广屋顶光伏、余热回收技术,力争万元 GDP 能耗下降 5% 链式升级攻坚,绘制环保设备、家纺面料等产业链图谱,招引精密模具、功能性面料等补链项 目,力争逐年提升本地配套率。

2)、构建 多维支撑”体系,破解要素瓶颈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开展低效用地“腾笼换鸟”专项行动,强化盘活老工业园区为主的闲置厂房,优先保障重大技改项 用地。人才引育并重,推动“东台工匠”培育,发挥沿海技术学校的作用,积极与盐城工学院等高等院所合作,定向培 养技能人才,落实“黄海明珠计划”,对引进各类高层次人 才给予重点支持。金融精准赋能,引导市内各银行加大对企 服务力度,设立专项产业焕新基金,加强“技改贷”“专利贷”等新金融产品使用。

3)、打造 两平台一生态”,提升创新能级 建设协 同创新平台,推动联合创新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 所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或联合实验室,推进产业链关键技术 协同攻关。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各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提供技术咨询、检测认证等 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创新 成本。厚植创新生态,探索建立“企业创新积分制”,对企 业创新投入、成效、社会评价等赋分,积分与政策扶持直接挂钩。

         (4)、强化“三项机制保障”,确保落地见 专班推进机制,成立镇( 区)主要领导挂帅的焕新工作领导小组,实行 一产业一专班、一项目一清单 动态考核机制,焕新成效纳入相关考核,对连续两季度排名末位的镇( 区)主要负责人约谈问效。政策激励机制,对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导制定行业标 准企业分别予以奖励。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