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家佳康(江苏)有限公司自 2009 年成立以来,在东台市沿海经济区扎根发展, 已构建起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 肉制品深加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健康生猪产业化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公司已投资 25亿元,形成了年产 36万吨饲料、年出栏 60 万头商品猪、年屠宰 150万头生猪以及年加工 2.5万吨中西式肉制品的产业集群。
在种猪繁育环节,公司引入丹系、法系、加系优良种猪,配备国际先进的奥饲本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并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种猪繁育芯片,运用前沿育种技术加速遗传改良,为优质生猪养殖筑牢根基。其生猪屠宰厂配备智能化生产线、可追溯系统及冷库物流系统,确保肉品品质安全。销售渠道方面,公司 2023 年线下布局 128 家直营店和加盟店,拓展 187 家传统超市门店,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亚麻籽小包装肉超级单品年销 600 余吨,品牌影响力与产品美誉度显著提升。此外,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投资超1亿元建成 3座沼气站,实现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探索出“ 畜-沼-粮”生态循环新模式 ,每年综合利用沼气超 100万方,发电近 100万度,灌溉稻田 3.5万亩、林地 2 万亩,服务水产养殖户近 800户,推广有机果蔬种植1.5万亩,实现了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多赢。
然而, 中粮家佳康(江苏)在生猪养殖业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从市场层面看,生猪价格波动频繁,2023-2024 年虽有行情改善,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收益预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同行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加剧,对公司市场拓展形成压力。成本方面,饲料原材料如玉米、豆粕价格波动,增加了养殖成本控制难度;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投入持续增加,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在技术与管理上,尽管公司在智能化养殖、育种技术上取得进展,但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如在精准营养调控、疫病早期精准诊断技术等方面有待突破;大规模养殖基地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需进一步提升,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
为助力中粮家佳康(江苏)更好地焕新升级传统生猪养殖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大在智能化养殖设备研发与应用投入,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攻克生猪养殖关键技术难题,如研发更精准的疫病早期诊断技术、营养精准调控技术,以提高养殖效率与质量,降低疫病风险和养殖成本。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建立生猪养殖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养殖全流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精准养殖决策,如精准投喂、智能环控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养殖效益。
2、优化产业布局与协同。在现有全产业链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例如,根据生猪养殖规模与需求,优化饲料生产配方与产能,保障饲料供应稳定且成本可控;加强屠宰加工与养殖环节的衔接,根据生猪出栏节奏合理安排屠宰计划,减少损耗,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拓展产业链延伸方向,探索发展以猪肉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如特色休闲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等,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同时加强与餐饮、食品加工等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3、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在现有生态循环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绿色低碳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扩大光伏发电在养殖场的应用范围,减少碳排放;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创新,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附加值,开发高价值的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产品。积极参与行业绿色标准制定,树立绿色养殖标杆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绿色竞争力,通过绿色认证、环保奖项申报等方式,增强市场对公司绿色产品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4、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明确品牌定位,突出中粮家佳康(江苏)生猪产品的品质、安全、绿色、营养等差异 化优势,制定系统的品牌推广策略,通过广告投放、公关活动、参加行业展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如针对高端消费市场推出有机猪肉、黑猪肉礼盒等;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便捷即食的肉制品。 同时,持续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强电商平台运营,开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兴销售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
传统生猪养殖产业的焕新升级是保障肉类食品安全、推 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粮家佳 康(江苏)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具有雄厚的实 力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希望通过以上建议,能助力其在科技 创新、产业协同、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引领传统生猪养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