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治理水环境 全力打造农村新画卷

五烈镇地处堤西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全镇共有省级以上骨干河道 5 条、市级骨干河道 1 条、镇级河 84 条、村级河道 544 条,是名副其实的“堤西水乡”。近年来,我镇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精准施策、系统治理、久久为功,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劣 类水体基本消除,沿河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土、乱网簖等 四乱 问题得到有效遏制。2024 年,五烈镇政协联络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活动 3 次,联合镇人大开展人居环境调研、视察活动4次,通过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等方式 为全镇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常抓不懈、持续发力。借此机会,我结合我镇实践,汇报四个方面工作思考和履职建议。

一、在构建责任体系中压实治理担当——建议以“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根基。 五烈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 。镇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班子成员工负责,分工干部、村组干部齐抓共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巡查。今年以来,累计排查水环境问题 5235 处,闭环销号率 100% 。但 日常调研中发现, 同一河道整治时,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协同性不够,步调不一致,有重复费工效果不明显的现象。我们建议: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统一调度,明确市、镇、村管护责任,提升 六位一体”管护效,推广无人机航拍巡查与河道 电子档案”动态管理。 时,夯实“河长制”河长巡河履职责任,持续提高巡河频次和提升统一调度处置率,推动“河长制” “河长治”深化。

二、在深化源头管控中攻坚治理难题——建议以“精准溯源”提升工作质效。 针对面源污染治理难题,我镇排查完善“污染溯源图”,通过前几年的努力,我镇先后建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处理站 32 座,实现的行政村全覆盖,同时我镇新建成畜禽粪污处理企业一家,完善提升秸秆收储中心一处,今年以来,锁定工业偷排点 1 处、养殖污染源 2 处,关停违规小作坊 4 家,整改污染源企业 3 家,建成企业污水处理设施 1 套,新建污水管网 2 公里, 同步推进辞郎村生活污水接管工程和 223 户户厕改造。以上措施大大的减少了河道水质污染源。但是调研中发现,源头治理的精准度和实时性不够,有设备不正常运行和堵污漏洞的现象。我们建议: 深化污染源头管控机制,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在重点排污企业、河道关键节点加装智能监测设备,微动力处理常态化运行监控,提升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引导企业、养殖户增强先行治污意识,通过政策补贴、技术培训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

三、在推进共治共享中凝聚治理合力——建议以“政策创新”激发群众参与。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群众参与。我镇通过创新探索“积分制”模式,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一些边角地块和老村庄,群众的共治共享的意识不强,常因杂物抛河而影响水质的事发生。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和经验探索,推广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模式,三轮延包时,零散地村集体逐步收回的方式。同时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 ”活动,通过党员大会、村广播、短视频等形式普及治水知识并曝光典型案例,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参与、个个担当、户户尽责 的人居水环境整治氛围。

四、在聚力强村富民中彰显治理成效——建议以“ 生态赋能”拓展综合效益。 我镇秉持“ 治水、造景、兴业” 融合的思路, 围绕 G204 G344 、廉广路、东广路沿线重点打造一批县乡级生态河道,对广山河、五烈河、东里中心河等重点河道实施“清淤+植绿+驳岸”综合整治,今年计划再建设生态河道 318.7公里,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将达 55%们建议:利用水乡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积极探索“ 生态河道+产业融合”模式,推广“ 以河养河”“ 以鱼养河”等有效做法,通过水面发包、岸线外包等方式,一体推进水环境治理与农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挖掘水乡文化元素,在生态河道节点建设亲水栈道、治水文化墙,让“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成为乡村旅游新名片。


【字体: 【打印文章】